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定西市重特大安全事故隐患监督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11:46:09  浏览:916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定西市重特大安全事故隐患监督管理办法

甘肃省定西市人民政府


第十五号


《定西市重特大安全事故隐患监督管理办法》已经2004年8月14日市政府第十四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

市长 武文斌
二OO四年九月十一日


--------------------------------------------------------------------------------

定西市重特大安全事故隐患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重特大安全事故隐患的监督管理,及时、有效地整治重特大事故隐患,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重大、特大安全事故隐患的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一次死亡3人以上(含3人)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100万元以下事故的隐患。
特大安全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一次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事故的隐患。
本条中死亡人数、经济损失的标准仅适用于本市安全事故隐患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重大、特大安全事故隐患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可能发生重大、特大安全事故的隐患进行排查、认定、分级、整治,防范重大、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年预算中安排相应的安全生产专项经费,用于公共设施、特困企业以及破产企业的重大、特大安全事故隐患的整治。
第五条 各县(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安监局)对本行政区域内重大、特大安全事故隐患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重大、特大安全事故隐患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 有关单位、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后,应当立即报告所在地安监局或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在接到安全事故隐患报告后组织初步认定,并通报同级安监部门。安监局接到安全事故隐患报告后,应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认定、分级。
第七条 县(区)安监局应对认定的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登记、建档,并报市安监局备案。认定为特大安全事故隐患的报市安监局,由市安监局会同各县(区)安监局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认定,经认定确属特大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登记、建档,并报省安监局备案。
第八条 各级安监局按照职责,分别对重大或者特大安全事故隐患下达整改决定书,并对隐患整改进行监督检查,协调处理隐患整治中的重大问题。重大、特大安全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由所在地县(区)安监局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整治或者停止使用,重特大事故隐患排除后经审查同意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
第九条 重特大安全事故隐患整治决定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安全事故隐患基本情况;
(二)安全事故隐患类别;
(三)安全事故隐患等级;
(四)安全事故隐患整治期限;
(五)安全事故隐患整治责任单位;
(六)安全事故隐患整治督办单位。
第十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重特大安全事故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制度。对已确定的重大、特大安全事故隐患,由市安监局报市人民政府同意后下达督办通知书,确定整改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整改期限。并由市政府督查室会同监察局、安监局督促落实工作。对在规定期限内不整改的按照管理权限,由安监部门会同监察部门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并由安监部门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有关规定实施处罚。对拒不整改或由于整改措施不到位而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由各级安监部门按事故管理权限,根据有关规定调查处理。
第十一条 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由隐患单位和所在县(区)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负责整治,特大安全事故隐患由隐患单位和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负责整治。重特大安全事故隐患整治资金,由安全事故隐患整治责任单位负责筹集。公共领域的重特大安全事故隐患整治资金,由所在县(区)财政适当补助,多方筹措解决。
第十二条 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治,应由责任单位编制整治方案,报县(区)人民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县(区)人民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应将批准的整治方案抄送同级安监局。特大事故隐患的整治,由责任单位编制整治方案,经县(区)人民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安监局审查后,报市人民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应将批准的整治方案抄送同级安监局。
第十三条 重大、特大安全事故隐患整治期限结束后,安全事故隐患整治责任单位按照规定向所在县(区)安监局申请验收,安监局要及时组织有关专家对安全事故隐患整治情况进行验收。对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整治验收结果报市安监局备案,对特大安全事故隐患整治的初步验收结果报市安监局进行复查。
经复查认定安全事故隐患已消除的,由市安监局做出特大安全事故隐患整治结束的决定,并报省安监局备案;经验收认定安全事故隐患未消除的,由市安监局做出继续整改或停产、停业整治或者停止使用的决定,并报同级人民政府。
第十四条 各县(区)安监局对本行政区域内存在的重大、特大安全事故隐患,超出其管辖或者职责范围的,应当立即向县(区)人民政府和市安监局报告,情况紧急的,可以立即采取包括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等紧急措施,同时报告县(区)人民政府;政府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查处。
第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所在地县(区)人民政府或者安监局报告重大、特大安全事故隐患,有权向市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举报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不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职责的情况。接到报告或者举报的有关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应当立即组织对安全事故隐患进行查处,或者对举报的不履行、不按照规定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调查处理。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专利权质押登记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


《专利权质押登记办法》(第56号)


第五十六号

  《专利权质押登记办法》已经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


局 长 田力普

二○一○年八月二十六日


专利权质押登记办法

  第一条 为了促进专利权的运用和资金融通,保障债权的实现,规范专利权质押登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知识产权局负责专利权质押登记工作。

  第三条 以专利权出质的,出质人与质权人应当订立书面质押合同。

  质押合同可以是单独订立的合同,也可以是主合同中的担保条款。

  第四条 以共有的专利权出质的,除全体共有人另有约定的以外,应当取得其他共有人的同意。

  第五条 在中国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所的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办理专利权质押登记手续的,应当委托依法设立的专利代理机构办理。

  中国单位或者个人办理专利权质押登记手续的,可以委托依法设立的专利代理机构办理。

  第六条 当事人可以通过邮寄、直接送交等方式办理专利权质押登记相关手续。

  第七条 申请专利权质押登记的,当事人应当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下列文件:

  (一)出质人和质权人共同签字或者盖章的专利权质押登记申请表;

  (二)专利权质押合同;

  (三)双方当事人的身份证明;

  (四)委托代理的,注明委托权限的委托书;

  (五)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专利权经过资产评估的,当事人还应当提交资产评估报告。

  除身份证明外,当事人提交的其他各种文件应当使用中文。身份证明是外文的,当事人应当附送中文译文;未附送的,视为未提交。

  对于本条第一款和第二款规定的文件,当事人可以提交电子扫描件。

  第八条 国家知识产权局收到当事人提交的质押登记申请文件后,应当通知申请人。

  第九条 当事人提交的专利权质押合同应当包括以下与质押登记相关的内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二)被担保债权的种类和数额;

  (三)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

  (四)专利权项数以及每项专利权的名称、专利号、申请日、授权公告日;

  (五)质押担保的范围。

  第十条 除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事项外,当事人可以在专利权质押合同中约定下列事项:

  (一)质押期间专利权年费的缴纳;

  (二)质押期间专利权的转让、实施许可;

  (三)质押期间专利权被宣告无效或者专利权归属发生变更时的处理;

  (四)实现质权时,相关技术资料的交付。

  第十一条 国家知识产权局自收到专利权质押登记申请文件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予以登记。

  第十二条 专利权质押登记申请经审查合格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专利登记簿上予以登记,并向当事人发送《专利权质押登记通知书》。质权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登记时设立。

  经审查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不予登记的决定,并向当事人发送《专利权质押不予登记通知书》:

  (一)出质人与专利登记簿记载的专利权人不一致的;

  (二)专利权已终止或者已被宣告无效的;

  (三)专利申请尚未被授予专利权的;

  (四)专利权处于年费缴纳滞纳期的;

  (五)专利权已被启动无效宣告程序的;

  (六)因专利权的归属发生纠纷或者人民法院裁定对专利权采取保全措施,专利权的质押手续被暂停办理的;

  (七)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超过专利权有效期的;

  (八)质押合同约定在债务履行期届满质权人未受清偿时,专利权归质权人所有的;

  (九)质押合同不符合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

  (十)以共有专利权出质但未取得全体共有人同意的;

  (十一)专利权已被申请质押登记且处于质押期间的;

  (十二)其他应当不予登记的情形。

  第十三条 专利权质押期间,国家知识产权局发现质押登记存在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二款所列情形并且尚未消除的,或者发现其他应当撤销专利权质押登记的情形的,应当撤销专利权质押登记,并向当事人发出《专利权质押登记撤销通知书》。

  专利权质押登记被撤销的,质押登记的效力自始无效。

  第十四条 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专利公报上公告专利权质押登记的下列内容:出质人、质权人、主分类号、专利号、授权公告日、质押登记日等。

  专利权质押登记后变更、注销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予以登记和公告。

  第十五条 专利权质押期间,出质人未提交质权人同意其放弃该专利权的证明材料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不予办理专利权放弃手续。

  第十六条 专利权质押期间,出质人未提交质权人同意转让或者许可实施该专利权的证明材料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不予办理专利权转让登记手续或者专利实施合同备案手续。

  出质人转让或者许可他人实施出质的专利权的,出质人所得的转让费、许可费应当向质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

  第十七条 专利权质押期间,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被担保的主债权种类及数额或者质押担保的范围发生变更的,当事人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持变更协议、原《专利权质押登记通知书》和其他有关文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办理专利权质押登记变更手续。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应当持《专利权质押登记通知书》以及相关证明文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办理质押登记注销手续:

  (一)债务人按期履行债务或者出质人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务的;

  (二)质权已经实现的;

  (三)质权人放弃质权的;

  (四)因主合同无效、被撤销致使质押合同无效、被撤销的;

  (五)法律规定质权消灭的其他情形。

  国家知识产权局收到注销登记申请后,经审核,向当事人发出《专利权质押登记注销通知书》。专利权质押登记的效力自注销之日起终止。

  第十九条 专利权在质押期间被宣告无效或者终止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应当通知质权人。

  第二十条 专利权人没有按照规定缴纳已经质押的专利权的年费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应当在向专利权人发出缴费通知书的同时通知质权人。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国家知识产权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1996年9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令第八号发布的《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10-08-27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贷款利息收入确认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贷款利息收入确认问题的公告

2010年第23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现对金融企业贷款利息收入所得税处理问题公告如下:

一、金融企业按规定发放的贷款,属于未逾期贷款(含展期,下同),应根据先收利息后收本金的原则,按贷款合同确认的利率和结算利息的期限计算利息,并于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属于逾期贷款,其逾期后发生的应收利息,应于实际收到的日期,或者虽未实际收到,但会计上确认为利息收入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二、金融企业已确认为利息收入的应收利息,逾期90天仍未收回,且会计上已冲减了当期利息收入的,准予抵扣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

三、金融企业已冲减了利息收入的应收未收利息,以后年度收回时,应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纳税。

四、本公告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特此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

二○一○年十一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