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邯郸市城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4 14:45:46  浏览:836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邯郸市城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河北省邯郸市人民政府


邯郸市城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邯郸市人民政府令第98号


[2003.02.19]

第一条 为防治城市环境噪声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民身心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建成区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与管理。
第三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环保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公安、交通、铁路主管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对社会生活噪声和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工商、建设、文化、规划等主管部门根据各自职责,依法协同环保部门对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技术监督主管部门对工业产品、设备的标准中规定的噪声限值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包括技术改造、房地产开发和饮食娱乐、加工、维修服务等项目,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法律规定到环保部门履行审批手续,按照审批要求落实各项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并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或使用。
第五条 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保持防治环境噪声污染设施的正常使用;拆除或者闲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的,必须提前15日向原审批的环保部门申请,环保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请后7日内予以答复;因事故停止使用的,应立即采取措施,减少或者停止噪声排放,并于24小时内向原审批的环保部门报告。
第六条 对造成严重环境噪声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实行限期治理。限期治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决定,对小型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的限期治理,由县级以上环保部门决定。
第七条 为给中、高考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考试和休息环境,将考前半个月及考试期间确定为环境噪声敏感时段。在此期间,各有关主管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采取限定音量、限制作业时间、实行交通管制等措施,防止和减少中、高考期间的环境噪声污染。
第八条 禁止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有噪声污染及振动危害的工商企业、机械或手工加工点。已经建成的,其噪声排放应符合国家标准。不符合排放标准的,应限期治理。
生产经营场所没有明显边界标志的,以规划红线或两个场所之间的中心线为界。
第九条 建筑施工单位排放建筑施工噪声,应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施工场界排放标准。建筑施工单位应当选用先进的低噪声施工设备和技术。建设招标单位应将投标方的低噪声施工设备和技术作为中标的重要内容。
确因经济、技术条件所限,不能通过治理噪声源消除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把噪声污染危害减少到最小程度,并与受其污染的居民组织和有关单位协商,采取其他保护受害人权益的措施。
第十条 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在工程开工15日前,向环保部门申报登记,说明工程项目名称、建筑者名称、建筑施工场所、施工期限、可能排放到建筑施工场界的环境噪声强度和所采用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等。
未按规定进行申报登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发放工程项目施工许可证。
第十一条 对造成建筑施工噪声污染、危害周围生活环境的,环保部门应当限制其作业时间。在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在中午和夜间进行产生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施工作业的,施工单位须提前报环保部门批准并公告附近居民。
第十二条 市区的建筑工程鼓励推广使用商品混凝土,限期禁止设置混凝土搅拌设备。
第十三条 公安、交通部门应把机动车辆的噪声指标列入机动车辆年检和技术等级标准评定内容。对超过机动车辆噪声排放标准的,不予办理行车执照和年检合格证。
第十四条 公安、环保部门应根据市区区域声环境保护的需要,划定禁鸣喇叭、禁止机动车辆行驶的路段和时间,设立标志并向社会公告。
在非禁鸣喇叭的地段,行驶的机动车辆,必须使用低音喇叭,在车前2米、离地面1.2米高处监测的喇叭声级,不得超过105分贝。每次按鸣不得超过2秒钟,连续按鸣不得超过3次。严禁用喇叭唤人。
未经公安机关批准,拖拉机(包括农用机动三轮车)不得在外环路(不含外环路)以内的路段行驶。
第十五条 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等特种车辆安装、使用警报器,必须符合公安部门的规定。非执行紧急任务时,不得使用报警器。在夜间执行任务时,除特别紧急情况下使用警报器外,应使用回转式标志灯具。
机动车辆安装的防盗报警器,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在非盗状态下不得鸣响扰民。机动车防盗报警器的有关规定由公安、环保部门另行规定。
第十六条 除依法规定的情形以外,民用航空器(包括航空伞)不得在城市市区上空飞行。
第十七条 火车行驶必须执行铁道部颁发的《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进入市界(北起黄梁梦,南到北张庄,西到林村)的机车,除遇紧急情况外,一律使用风笛。出入市区车站的机车技术联络,应逐步实现采用无线电通讯信号代替鸣笛信号。
第十八条 人民防空部门进行防空警报试鸣,应依照法律程序组织,并向公安部门备案。其它单位或个人进行产生强烈偶发性噪声的活动,应向公安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并公告48小时后,方可进行。
第十九条 在市区内申请开办商业、饮食、服务、文化娱乐等经营项目,应到环保部门办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等审批手续,并应采取防治措施,场界噪声应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未经环保部门批准,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文化经营许可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核发营业执照。已经开办的,应当在本办法实施后3个月内到环保部门补办手续。
第二十条 禁止在市建成区内组织露天卡拉OK;组织非经营性的群众娱乐活动,开设地点应征得当地居民委员会同意。禁止夜间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开展产生噪声污染的一切活动。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外的露天公共场所开设舞场或从事其它产生噪声的活动,应避开噪声敏感建筑物。
第二十一条 居民住宅楼进行室内装修,应有效地控制噪声,禁止中午和夜间从事装修施工。在室外安装空调器的,应避免噪音对他人的影响。
第二十二条 市、区(县)人民代表大会或市、区(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环境保护的需要,作出限制或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区域和时限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燃放烟花爆竹。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县级以上环保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法规行使环境噪声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其改正,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一)违反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由环保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并可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擅自拆除或者闲置污染防治设施,致使环境噪声排放超过规定的标准的,由环保部门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六条规定,对经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人,除依照国家规定加收超标准排污费外,可以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处以10万元以下的罚款,或者责令其停业、搬迁、关闭。罚款由环保部门决定,责令停业、搬迁、关闭由人民政府决定。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一款规定,拒报或者谎报有关环境噪声排放申报登记事项的,由环保部门给予警告或者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处以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环保部门提请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吊销其施工许可证。
(六)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三款、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的,由公安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罚。
(七)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由铁路部门对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
(八)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规定,由公安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九)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由公安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罚。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规定的“中午”是指北京时间12时至14时,“夜间”是指北京时间22时至次日6时。
第二十五条 县(市)区的城市环境噪声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重庆市行政机关行政应诉办法

重庆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245号





《重庆市行政机关行政应诉办法》已经2010年12月27日市人民政府第9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市 长



二○一一年一月五日









重庆市行政机关行政应诉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本市行政机关行政应诉行为,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组织(以下统称行政机关)的行政应诉行为,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应诉,是指行政机关在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后,作为被告依法参加诉讼的活动。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负责对本市行政机关的行政应诉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行政机关的行政应诉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 行政机关收到人民法院的行政应诉通知后,应当确定行政应诉承办机构。

行政应诉承办机构可以是行政机关履行相应行政职责的业务工作机构,也可以是行政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

市人民政府的行政应诉工作,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和市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组织实施。

第六条 行政应诉承办机构应当做好下列工作:

(一)审查案件有关情况,提出由行政机关负责人或委托代理人出庭应诉的建议;

(二)撰写答辩状、代理词等;

(三)组织人员出庭应诉;

(四)负责行政应诉案件材料的立卷归档,按照有关规定报备;

(五)根据需要起草行政应诉工作报告,对行政应诉过程中的情况和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工作。

第七条 行政机关在收到人民法院送达的起诉状副本后,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出异议:

(一)属于行政复议前置,但未经行政复议的;

(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作出最终裁决的;

(三)依法不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的;

(四)原告不具备主体资格的;

(五)起诉超过法定期限的;

(六)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 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应当依法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承担举证责任。

行政机关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答辩状,并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事由,不能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依据的,行政机关应当及时以书面形式向人民法院提交延期提供证据、依据的申请。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

(一)在行政机关管辖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行政诉讼案件;

(二)可能对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或者行政执法行为产生较大影响的行政诉讼案件;

(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有利于查清案件事实,解决行政争议的行政诉讼案件;

(四)人民法院通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行政诉讼案件。

第十条 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是履行行政应诉职责的第一责任人,应当积极出庭应诉;若行政机关分管相关业务工作的负责人出庭应诉有利于化解争议,促进依法行政的,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也可以委托分管负责人出庭应诉。

第十一条 除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规定外,行政机关可以委托本机关法制工作机构或者其他内设机构的工作人员作为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也可以委托律师或者其他法律工作者作为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

行政机关委托律师或者其他法律工作者作为诉讼代理人的,应当由本机关工作人员作为诉讼代理人共同参加诉讼。

第十二条 行政机关委托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和具体权限。

行政机关变更诉讼代理人及其权限的,应当及时书面告知人民法院。

第十三条 行政应诉人员出庭应诉应当遵循以下基本规范:

(一)准时出庭,确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到庭的,必须提前告知人民法院并说明理由;

(二)遵守法庭纪律和庭审秩序;

(三)着装整洁,举止得体;

(四)语言规范、用语文明;

(五)尊重法官和诉讼参与人。

第十四条 行政机关在人民法院作出判决或裁定前,发现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确有违法的,应当主动依法纠正。

行政机关作出变更、撤销或者部分撤销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应当及时书面告知有关当事人和人民法院。

第十五条 行政机关应当自觉履行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或裁定。

第十六条 行政机关应当认真研究和办理人民法院提出的司法建议,并将处理结果函告人民法院。

第十七条 行政机关应当将本机关重大、复杂的行政应诉案件以及被人民法院判决撤销、确认违法或责令履行法定职责的行政诉讼案件的有关情况,在人民法院判决生效后30日内,报本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备案。

第十八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没有依照本办法履行行政应诉职责,造成后果的,应当依照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九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所属行政机关行政应诉工作以及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情况纳入依法行政工作考核内容。

第二十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建立行政机关行政应诉人员培训制度,对行政应诉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人防办《十堰市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实施办法》的通知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人防办《十堰市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实施办法》的通知

十政办发[1997]9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白浪开发区管委会,驻市各单位,市政府各部门,各县级事业单位,各
大中型企业: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空法》,加快我市城市建设和人民防空事业的
发展步伐,市政府同意市人防办重新修订的《十堰市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实施办法
》,现予印发。请各单位认真遵照执行(原十政[1991]95号文件同时废止)。

                            一九九七年四月十八日

          十堰市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实施办法

  为了建设现代化城市,提高城市整体防卫能力,有效地组织人民防空,保护人民生命和
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和国务院、中央军委、湖北省人民政府、省
军区等有关城市新建民用建筑必须修建防空地下室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
法。
  一、充分认识人民防空建设重要性
  人民防空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防范和减轻空袭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人民防空实行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贯彻与经济
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对于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节约城市日趋紧张的土地资
源,做好新时期人民防空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全市各行各业、全市人民要不断提高国
防意识,自觉地把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工作当作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开创我市人
防工作的新局面。
  二、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范围
  1、凡在市规划区内新建十层(合十层)以上或基础埋置深度达三米(合三米) 以上的九层
以下民用建筑,必须利用地下空间建设“满堂红”防空地下室。
  2、凡在市规划区内新建的居民小区、 统建区及九层以下基础理置深度小于三米而建筑
面积在七千平方米以上的民用建筑项目,均按地面总建筑面积的百分之二修建防空地下室。
  3、加建超过十层(含十层) 的民用建筑项目按“满堂红”应建防空地下室面积交纳易地
建设费;增建超过七千平方米的民用建筑,则按建筑总面积百分之二应建防空地下室面积交
纳易地建设费。
  4、市规划区内的民用建筑,因建筑面积小或因地形、 地质条件不宜修建防空地下室的
或建成后不能做到平战结合的,由建设单位(产权单位)向市人防部门交纳人防统建费。
  三、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要求及标准
  1、凡在市规划区内新建民用建筑经人防部门审定必须修建防空地下室的项目, 设计单
位必须按防空地下室规范及标准,独立专章、分扩初、施工图两阶段进行设计出图。
  2、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必须严格依照人防部门审核的施工图组织施工, 不得随意变
更。需要变更的,需经人防部门同意认可。
  3、对应建而未建或不能建防空地下室的民用建筑项目,依据省物价局、省财政厅304号
文件关于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标准执行,即:
  (1)、凡在市规划区内新建或加建十层(含十层)以上或基础埋置深度达三米(含三米) 以
上的九层以下民用建筑,由建设单位向市人防部门以应建“满堂红”防空地下室的面积按每
平方米 1OOO元的标准交纳易地建设费。
  (2)、凡在市规划区内新建的居民小区、 统建住宅及新建成增建面积在七千平方米以上
的民用建筑,由建设单位向人防部门均按建筑总面积百分之二防空地下室面积,以每平方米
1OOO元交纳易地建设费。
  (3)、凡在市规划区内新建九层以下,基层埋置深度小于三米, 而建筑面积不超过七千
平方米的其它民用建筑项目,由建设单位向人防部门按总建筑面积以每平方米 14 元标准,
交纳人防统建费。
  (4)、经审定自行修建防空地下室的民用建筑项目,为确保按图施工和工程质量, 建设
单位应向人防部门按应建防空地下室面积以每平方米5OO元的标准交纳人防工程保证金, 人
防部门视工程进度和质量分次返回。
  4、人防部门所收取的各项统建费必须纳入市预算外资金管理,执行财政专款储存, 为
人防工程建设专项资金,不得挪用。并接受计划、财政、审计、规划等部门监督。
  四、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办理审批程序
  1、在市规划区内新建或加建民用建筑项目,在规划部门报建项目方案的同时, 必须在
市人防部门填写建设登记表,并持人防部门登记表,规划部门方才接受报建方案。
  2、经人防部门审定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的建设项目,必须分扩初、 施工图两
阶段,送全套图纸报人防部门审核送审。
  3、建设项目到规划部门办理红线图和施工许可证之前, 由建设单位将建设项目施工图
纸申报市人防部门进行审查,由人防部门提出项目审定意见后,规划部门方能办理有关建设
手续。
  4、办理建设项目手续时,人防部门派专人会同规划实行一条龙办公, 在各自的职责范
围内,负责有关的人民防空工作,并由规划部门把关收取修建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
  5、人防、规划部门要对所有民用建筑项目严格把关, 不得有任何理由减免收取易地建
设费。
  五、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监督与管理
  1、人防部门要切实加大结建工作力度,发挥人防工程稽查队伍职能作用, 并根据《人
民防空法》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法律宣传教育和监督指导。
  2、人防部门要对建设项目中的防空地下室进行有效地跟踪检查监督和指导。 工程竣工
后,建设单位必须书面通知人防部门会同规划、设计、消防、建管等部门共同组织验收,未
经人防部门验收认定,建管部门不得办理工程竣工手续。
  3、人防部门要认真对所有开、竣工民用建筑项目进行全面清查,市计委、建委、 规划
等部门积极配合,抓好漏建的补建工作和完善管理手续。
  4、 对违反国家人民防空有关规定或不能按照修建防空地下室有关规定执行的单位和个
人,人防主管部门将按职责,依据人民防空法法律责任予以处罚。
  5、人防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或者其它违法、 失职行为给工
作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失的,要依据人民防空法法律予以处罚。并接受社会监督。
  六、本办法自一九九七年元月一日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