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福建省牲畜屠宰管理条例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16:46:06  浏览:974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福建省牲畜屠宰管理条例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牲畜屠宰管理条例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


(1996年1月28日福建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1996年1月28日公布施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屠宰场的设立
第三章 屠宰管理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牲畜屠宰管理,确保肉食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境内从事猪、牛、羊等牲畜屠宰的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应当遵守本条例。
上市牲畜的屠宰,必须在经依本条例设立的屠宰场进行。
本条例所称屠宰场是指依法设立的,专门从事牲畜屠宰,不经营肉类产品的场所。
第三条 屠宰供应少数民族食用的牲畜及肉类产品,在执行本条例时,应尊重其民族风俗习惯。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贸易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牲畜屠宰管理工作。地(市)、县(市)人民政府贸易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辖区的牲畜屠宰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牲畜屠宰检疫的管理工作。
工商、卫生、税务、环保、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贸易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做好牲畜屠宰管理工作。

第二章 屠宰场的设立
第五条 设立屠宰场应符合城乡建设规划,按照方便群众、有利生产和流通的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具体实施规划由省贸易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六条 屠宰场的设立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周围环境无有害污染物,远离居民住宅区、公共场所、水源保护区,排放的生产废水、废弃物和噪声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的规定;
(二)场区结构布局合理,屠宰工艺流程符合卫生要求,设有无害化处理及污水污物处理设施;
(三)具有相适应的屠宰设施、检疫检验设施、消毒设施及消毒药品;
(四)配备与屠宰规模相适应的经专业培训合格的屠宰工人,并配有相应的卫生检验人员。
第七条 符合本条例第五条、第六条规定的,屠宰场申办者可向当地市、县贸易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省贸易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持其批准件和其它有关证件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领营业执照。
未经贸易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申领经营屠宰业的营业执照。

第三章 屠宰管理
第八条 屠宰牲畜必须由农业行政部门的牲畜检疫机构派驻屠宰场的兽医卫生检验人员在场内依法实施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
有条件的大中型屠宰厂、肉类联合加工厂,可以受牲畜检疫机构的委托对屠宰的牲畜实施检疫,接受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小型屠宰场不得自宰自检。
第九条 屠宰牲畜应依照有关规定,对胴体、内脏、头蹄实行同步检验或对照检验。
第十条 经检验合格的肉类产品,由牲畜检疫机构出具的牲畜产品检验合格证明,并在胴体上加盖标志清晰的卫生检验“验讫”印章或附有卫生检验标签。
第十一条 经检验不合格的肉类产品不得流入市场,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十二条 屠宰场不得屠宰病死牲畜,不得对肉类产品灌水及掺杂使假。
第十三条 屠宰场应建立严格的质量检疫检验和检测管理制度,对进场牲畜屠宰情况、检疫检验结果及检出的病残牲畜及其处理情况进行登记,发现牲畜疫情,按有关规定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进行处理。
第十四条 屠宰场应及时对进出场的牲畜及其产品的运载工具进行清洗消毒。
第十五条 长途运输的肉类产品,必须持有检验证明并使用封闭冷藏车、船。短途敞车运输的肉类产品必须符合卫生要求,防止污染。
第十六条 凡经营肉类产品的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必须从合法的屠宰加工供应渠道进货。
第十七条 各机关、饭店、宾馆、企事业单位食堂以及熟肉制品加工单位,不得向非法屠宰或无证经营的单位、个人购买肉类产品。
第十八条 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经营肉类产品,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不得出售病害肉、变质肉、灌水肉及其它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肉类产品。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 未经贸易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私自设立屠宰场经营牲畜屠宰业的,由贸易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取缔、没收其屠宰工具,并处以5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
未在依法设立的屠宰场屠宰,私自宰杀牲畜上市的,由贸易行政主管部门按每头牲畜处以1000元的罚款。
第二十条 牲畜检疫机构在实施检疫过程中,不检、漏检或将不合格的肉类产品作为合格产品,给消费者造成损害的,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二十一条 屠宰场违反本条例规定,加工灌水肉的,由贸易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没收非法所得,并可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故意屠宰病死牲畜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没收非法所得,并可处以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二条 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经营肉类产品,违反本条例规定,从非法的屠宰加工渠道进货的,由贸易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限期改正,并按每头牲畜处以500元的罚款;经营病毒牲畜肉品、灌水肉品、变质肉品、掺杂使假肉品的,由工商、卫生或技术监督部门依有关法律法规
予以处理。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四条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牲畜屠宰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行政管理人员和兽医卫生检疫人员滥用职权、索贿受贿、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条例应用解释权属福建省人民政府。
第二十七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6年1月28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印发《广州市国家公务员职位分类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


印发《广州市国家公务员职位分类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


通知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广州市国家公务员职位分类工作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向市人事局反映。

广州市国家公务员职位分类工作实施办法
根据国家人事部《国家公务员职位分类工作实施办法》及《广东省国家公务员职位分类工作实施办法》、《广州市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实施方案》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建立职位分类制度,是实现国家公务员管理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基础性工作,是提高政府机关工作效能的重要条件。职位分类既要严格执行标准和条件,又要从实际出发,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我市首次进行职位分类,主要是在各级行政机关机构改革“三定”的基础上,合理设
置职位,拟出职位规范,制定职位说明书,初步建立起国家公务员的职位架构和规范体系,为逐步完善职位分类制度奠定基础。
二、实施条件
职位分类必须以本单位完成机构改革“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为前提,在其职能、内设机构、人员编制正式确定后,对列入国家公务员范围的职位实施分类。
三、实施步骤
(一)职位调查及评价。
职位的调查及评价应与本单位机构改革工作紧密结合进行。各单位在制订本单位“三定”方案过程中,应同时做好职位的调查及评价工作,自上而下明确机关内各部门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和职责权限,并层层分解,直至明确每个职位的职责和任务。
职位调查要以职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程序等事实为依据。通过调查,弄清每个工作岗位(拟设职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职责权限;职位在机关中所处位置;各职位的职责情况;职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量饱和的情况等。职位调查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对每个职
位的情况必须真实、准确、完整、清楚。
职位评价是在职位调查的基础上,对职位进行三方面的评价。一是按照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设置的有关规定,以及职位设置数量应为有效完成工作任务的最低数量的原则,评价职位设置的必要性、合法性和合理性。二是各职位之间职责是否交叉、重叠,每个职位的工作任务是否饱满
。三是评价职位设置的层次和等级与机构规格、责任轻重、工作难易程度、所需资格条件和部门、职责的重要程度是否相应。
(二)职位设置。
职位设置必须在职位调查及评价的基础上,按照“三定”方案中规定的编制数额进行,方法及要求是:
1.分解职能。将“三定”方案确定的本部门及内设机构的职能,进行逐级逐条分解细化,直至每一个职位,并层层明确其职责。
2.确定职位名称。职位名称必须简明、规范,能体现出该职位的特点和所处层次。
3.确定职位的层次。职位的设置层次必须与机构规格相符,就低不就高,不得超过其机构规格设置职位或搞变相升格。职位的层次结构要严格按照职数限额比例设置。
4.确定职位的职务。领导职务的确定,按照“三定”方案所确定的职数进行;非领导职务的确定,按照《广州市国家公务员非领导职务的实施办法》执行。
原则上一个职位只能确定为一个职务层次,但考虑到在过渡阶段,现有人员职务与所设职位出现不相应的实际情况,允许某些非领导职位的职务层次有一定的幅度。具体规定:助理调研员以下非领导职位,原则上可浮动一个职务层次。凡浮动任职的,仍按现职位填写《职位说明书》。

领导职位只能一位一职,不能浮动。
5.确定职位的级别。按照国家公务员分级的统一标准和要求确定每个公务员的级别。
6.确定职位的数量。职位的设置数量应遵循严格、高效、精干的原则,以有效完成工作任务为标准,按照本单位的编制数额,以工作性质、责任大小、难易程度、所需资格条件为依据,以一个工作人员工作量作为基本的衡量单位而确定。不够一个工作人员一半工作量的不宜设置职位
,能合并的职位应合并,可设可不设的职位不设。
设置职位必须考虑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在满足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再考虑局部的职位设置。
(三)编写《职位说明书》。
1.编写的范围。
(1)凡列入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范围的政府部门领导副职(其他单位领导正职)及其以下领导职位。
(2)列入国家公务员范围的单位和部门所设置的所有非领导职位。
2.编写的内容和要求。
《职位说明书》的格式由广州市人事局统一印制,须编写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
(1)职位名称。指每一个职位的规范化称谓。由各单位人事部门根据编制和机关组织法统一命名(例如: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综合处文秘工作主任科员)。
(2)职位代码。指每一个职位的代表号码。由市人事局根据国家、省的标准统一编排,具体方案另文下发。
(3)工作项目。列出本职位按照职责应担负的全部工作项目。
(4)工作概述。按照工作项目简要说明本职位工作的内容、程序、职责及权限。
(5)所需知识能力。完成本职位工作所需的学识、才能、技术和经验。必须以职位的工作需要为依据,不能按职位现有人员的情况认定。
(6)工作标准。简要说明每个工作项目所应达到的质量和数量的基本目标。
(7)转任和升迁的方向。职位现任人员按照本职业务要求,今后可以转任和升迁的职位。
3.编写和审定的程序。
(1)可由职位拟任职人员按照本职位的职责如实填写,也可由各职位的直接领导或单位人事部门负责填写。
(2)由职位的直接领导人审核修改完善。
(3)各单位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工作小组对本单位内设处(科)室拟定的《职位说明书》进行分析评价。其主要内容包括:各职位设置是否合理;工作量是否饱满;工作任务与其他职位有无重复;职位说明书是否科学规范等。
(4)单位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工作小组汇总,提交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后,由单位主要负责人审定。
(5)已审定的《职位说明书》,须在《职位说明书》封面“部门”一栏中加盖部门公章。
因工作需要,增加、减少或变更职位及工作内容的,须按上述程序及原则重新制定《职位说明书》,不得随意改动《职位说明书》的内容。
四、审批和验收
(一)各单位的职位设置工作必须在各级政府人事部门的统一指导下进行,要严格按要求实施,遇到问题要及时请示,不得擅改有关规定,确保职位分类符合规范。各单位须将职位设置方案(填写《国家公务员职位设置审批表》)连同“三定”方案复印件一起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批
。各单位根据批复精神,对需要改进和进一步完善的职位进行调整。最后填写《国家公务员职位设置一览表》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备案。
(二)各级政府人事部门要组织专门工作小组对各单位职位分类工作进行验收。原则上市负责验收同级政府工作部门及检查区、县级市的职位分类工作,区、县级市负责验收同级政府工作部门及镇的职位分类工作。
(三)职位分类是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础性工作,经审定后的职位及《职位说明书》既是现有人员向国家公务员过渡的条件和依据,又是今后公务员录用、考核、培训、晋升的依据。因此,各单位应将职位分类的资料归档保存,并将本单位的《职位说明书》汇编成册,以便进行公
务员管理时使用。
五、几个相关问题的规定
(一)设置职位时,必须严格按下达的职数比例限额执行,不得突破,但可以不全额配满,应根据业务发展和人员情况逐步配备。
(二)任职人员现任职务与职位层次不符的问题。职位设置和人员过渡工作完成后,部分单位可能会出现部分高职务低任职现象,原则上要调整这部分人员的任职,做到人符其职。因工作需要确实难以调整的可暂时维持现状,保留原工资级别和生活待遇,以后逐步调整。今后职位空缺
时,应严格按职位要求选用任职人员。
(三)部门专职党群工作职位的设置问题。要严格按照“三定”方案中的规定执行。设在什么层次就占该层次的领导职务或非领导职务的职数。《职位说明书》按规定填写。
(四)确定职务和级别,要严格按照现行干部管理权限办理有关审批手续,以便与现行人事管理制度有机衔接。



1996年6月3日

少数民族地区乡镇企业贴息贷款项目贴息办法

财政部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等


少数民族地区乡镇企业贴息贷款项目贴息办法
1993年8月31日,财政部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农业部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国函(1992)23号关于设立少数民族地区乡镇企业专项贴息贷款的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项贷款资金来源及投向
(一)“八五”期间,由中国农业银行在中国人民银行核定的乡镇企业贷款总规模中,每年新增一亿元的专项贴息贷款用于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的乡镇企业。
(二)专项贷款主要用于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云南、贵州、青海八个民族省、区以及四川、甘肃、湖南、湖北、吉林、海南等省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乡镇企业。
(三)贷款范围、对象、条件及基本程序和贷款的管理按中国农业银行有关管理办法执行。
第三条 贷款贴息办法
(一)项目专项贷款按现行利率计算的第一年利息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各负担一半,以后年度利息由企业负担。
(二)贴息项目及贴息额以国家民委、财政部、农业部联合下达的项目贴息计划为准,财政部将中央财政贴息款分配给有关省区财政厅。
(三)省区财政贴息部分,按照财政部的有关通知精神列入本年度的财政预算。
第四条 贴息项目报批程序
(一)国家民委、农业部、财政部联合下达各省区年度贴息控制规模。
(二)省区民委、乡镇企业局、财政厅根据下达的贴息规模,组织推荐已获省级农行批准贷款的项目联合上报国家民委、农业部、财政部。
(三)国家民委商农业部、财政部对各地上报的项目进行汇总、审查后,由国家民委、农业部、财政部共同下达贴息项目计划。
(四)已批准的贴息项目如需变更,必须由省、自治区民委、乡镇企业局、财政厅重新审查批准,并上报国家民委、农业部、财政部备案。
(五)批准贴息的项目,企业凭银行贷款和付息凭证到地方财政部门领取贴息款。
第五条 各地民委、乡镇企业局、财政厅要切实加强对贴息项目、贴息款等工作的管理。项目完成后,将有关情况上报国家民委、农业部、财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