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人事部、水利部关于印发水利事业单位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8 03:09:22  浏览:940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人事部、水利部关于印发水利事业单位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人事部 水利部


人事部、水利部关于印发水利事业单位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1994年5月21日,人事部、水利部

根据《国务院关于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通知》(国发〔1993〕79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三个实施办法的通知》(国办发〔1993〕85号)精神,我们制定了水利事业单位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水利事业单位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

根据国务院颁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及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规定,结合水利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实施范围
这次水利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实施范围,限于下列单位中一九九三年九月三十日在册的正式职工:
(一)江河湖泊水系流域事业管理单位;
(二)水库、灌区、河道、堤防、涵闸等水利工程管理事业单位;
(三)小水电、机电排灌、供水、基层水利水土保持站以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事业单位等。
二、新工资制度的内容和构成
水利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分别实行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制、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分别实行技术等级工资制、等级工资制。
水利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和技术等级、等级工资制由固定部分与活的部分两块构成。职务(技术)等级工资为工资中固定的部分,主要体现工作人员能力、责任、贡献、劳动的繁重复杂程度;津贴为工资中活的部分,主要体现工作人员岗位工作特点、实际工作的数量、质量差别。在各单位工资总量构成中,全额拨款单位,固定部分占70%,津贴部分占30%;差额拨款单位固定部分占60%,活的部分占40%;自收自支单位,这次套改时,活的部分按40%的比例入轨,以后根据效益变动情况相应进行调整。
三、职务(技术)等级工资
(一)水利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执行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见附表一)。其他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分别执行国家规定的相应的职务等级工资标准。
(二)水利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人员中没有专业技术职务的,实行国家规定的事业单位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度,执行职员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见附表二)。
(三)水利事业单位中的党务工作人员及工会、共青团等工作人员参照同级行政管理人员工资标准执行。
(四)水利事业单位中的技术工人按照高级技师、技师两个技术职务工资标准和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三个技术等级工资标准执行;普通工人执行普通工人等级工资标准(见附表三)。
(五)水利事业单位中的野外地质勘探队职工,原执行野外地质勘探队工资标准的,仍按野外地质勘探队工资标准执行。
四、津 贴
(一)津贴是水利事业单位工资构成中活的部分,与固定部分同时实施。津贴的发放要以考核情况为基础,与水利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工作数量和质量直接挂钩,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不能平均发放。
(二)津贴的实施,按国家规定的比例实行总量控制、政策指导,单位自主分配。单位在核定的津贴总额内,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本实施意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具体确定津贴项目、档次、标准及实施办法,报上级主管部门、人事部门批准后实施。
长期在远离城镇野外一线从事水文水资源勘探、水土保持勘测(不含已执行地质勘探队工资标准的职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和血吸虫疫区长年直接接触疫水的水利职工,其津贴部分可在国家规定比例基础上适当高一些,高出幅度按工资构成的8%掌握。
(三)水利事业单位,根据其工作特点,主要设立水利技术岗位津贴、防汛津贴、领导职务津贴、岗位目标管理津贴和技术工人岗位津贴、普通工人作业津贴等津贴项目。
1.水利技术岗位津贴。适用于水利事业单位中从事水文监测、水资源保护、水土整治、水利设施监测和维护等专业技术人员。津贴标准可根据技术人员责任大小、职务高低、劳动数量质量、劳动强度等设若干档次。津贴的发放要与技术人员责任大小、工作的数量和质量等因素挂钩,按实际天数计发。
2.防汛津贴。适用于参加防汛抢险、水情测报、防汛指挥和防汛后勤保障等工作的职工。津贴标准,根据工作人员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危险程度拉开档次,其中,防汛一线人员(指直接参加防汛抢险和水情测报人员)津贴标准要比二线人员(指从事防汛指挥及后勤保障人员)适当高一些。工作人员根据实际出勤天数领取津贴。
3.领导职务津贴。水利专业技术人员担任领导职务的,领取领导职务津贴,津贴标准根据职务高低和所负责任的大小确定。其中,水利事业单位中的主要领导津贴标准,由单位提出意见,报上级水利主管部门确定。不担任领导职务时,该项津贴即行取消。在集中主要精力做好领导岗位工作的前提下,对兼做专业技术工作的,在领取领导职务津贴的同时,还可根据从事技术工作的实际工作量发给相应的技术职务津贴。
4.岗位目标管理津贴。适用于水利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人员,其标准根据岗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确定,并与担任同级领导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津贴水平大体平衡。
5.技术工人岗位津贴。依据技术工人实际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技术水平、岗位差别予以确定。
6.普通工人作业津贴。依据普通工人实际工作的数量、工作表现予以确定。
(四)原按国家规定发放的奖金(包括按国家有关政策用单位自有收入发放的带有奖金性质的其他项目)在四个月平均基本工资以内的部分要予以取消。超过四个月平均基本工资的部分,由单位统一掌握,可与新设津贴合并使用。
(五)上述津贴建立后,国家为特殊行业、岗位建立的津贴仍予保留。
五、奖励制度
(一)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继续实行政府特殊津贴。具体办法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对做出重大贡献的水利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给予不同程度的一次性重奖。具体实施办法,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三)从一九九四年起,水利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考核合格的,年终发给一次性奖金,奖金数额相当本人当年十二月份的月工资(含津贴部分)。
六、正常增资制度
(一)正常升级
水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实行正常升级增资制度。考核工作按国家统一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特点组织实施,凡正常履行工作职责,连续两年考核合格的人员,可以在本人现职务工资档次基础上,晋升一个职务工资档次。考核不合格者,不得晋升。对考核优秀并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经上级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批准,可提前晋升或越级晋升,晋升比例一般控制在单位总人数的3%以内。考核升级增加的工资,从下一年度的一月起发给。考核晋升工资的增资总额,报上级主管部门、人事部门审核批准。自收自支单位,可参照企业的办法,经批准,在国家规定的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比例内,自主安排职工升级。
(二)晋升职务(技术等级)增加工资
水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职务(技术等级)晋升时,按晋升的职务(技术等级)相应增加工资。原工资低于新任职务(新定技术等级)工资标准最低档的,进入新任职务(新定技术等级)工资标准最低档;原工资已在新任职务(新定技术等级)工资标准以内,就近就高进入新任职务(新定技术等级)工资档次。工资从任命或聘任的下月起计发。
七、新参加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
(一)新参加工作的取得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毕业生不实行见习期,在确定职务前执行初期工资。其他各类学校毕业生均实行一年的见习期,并执行见习期工资。见习期工资和初期工资标准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
(二)各类毕业生见习期工资或初期工资执行期满后,按确定或受聘的职务领取相应的职务工资。具体工资标准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
(三)到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各类学校毕业生,可以提前定级,定级工资标准可高于同类人员1—2档。具体实施按当地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
(四)新参加工作的工人仍实行学徒期、熟练期制度。学徒期、熟练期的工资待遇和期满后的定级工资待遇,按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八、工资管理体制
(一)全额拨款的水利事业单位,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和活的部分,以及国家规定的年终奖金,由国家财政预算列支。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单位可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实行工资总额包干管理,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人不减工资总额。在提高用人效益的基础上,编制内结余的工资总额,由单位自主安排使用,改善单位内部关系。实行工资总额包干,要保持国家规定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相对完整,不得使用包干结余工资总额改变国家规定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
(三)自收自支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和生产性的事业单位,可参照企业的办法,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有条件的单位可执行企业的工资制度。
九、工资制度改革的实施
(一)水利事业单位由现行工资制度向新工资制度过渡的具体套改办法,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统一规定执行。
(二)专业技术人员在国家下达的聘任职数限额内,按照实际聘任的专业技术职务进行套改。只有资格而没有聘任职务的,其资格不与工资挂钩。
(三)对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以来,按照国家规定,经省人民政府或中央、国务院主管部门批准给予奖励升级的人员,可适当高定职务工资档次。对表现差、不能履行本职职责,或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人员,单位有权低定其职务工资档次。
(四)同时具有专业技术职务和行政职务的人员,职务工资可按所担任两种职务中职务工资较高一种确定。
(五)尚未确定技术等级的技术工人,其工资套改,按人薪发〔1994〕3号文件有关精神执行。
(六)在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的水利科技人员,继续按国发〔1983〕74号和国办发〔1983〕40号文件规定执行。这次工资制度改革后,可在新的职务工资标准基础上向上浮动一级工资,在基层工作已满八年后予以固定。
(七)地区津贴制度和特殊情况下工资支付及工资变动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八)水利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待遇及这次工资改革增加离退休费的办法,按国办发〔1993〕85号文件并参照所在地省一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规定执行。
十、组织领导
这次水利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水利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水利事业单位实行新的工资制度,是对现行工资制度的重大改革,各级水利主管部门、人事部门和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严格执行国家政策,保证水利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表
附表一: 单位:元/月
----------------------------------------------------------------------------
|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 津贴部分
职务等级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十二||64~287
----------|---|---|---|---|---|---|---|---|---|---|----|----||
高级工程师|275|305|335|365|395|430|470|510|550|590|630 |670 ||
----------|---|---|---|---|---|---|---|---|---|---|----|----||(全额拨款单位,
工 程 师|205|225|245|265|285|315|345|375|405|435| | ||按在工资构成中
----------|---|---|---|---|---|---|---|---|---|---|----|----|| 占30%计算)
助理工程师|165|179|193|213|233|253|273|293|313| | | ||
----------|---|---|---|---|---|---|---|---|---|---|----|----||
技 术 员|150|162|174|192|210|228|246|264| | | | ||
---------------------------------------------------------------------------
注:差额拨款单位,津贴部分按在工资构成中占40%计算。
职员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表
附表二: 单位:元/月
------------------------------------------------------------------------------------------------------------
|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岗位目标管理津贴
职员等级|------------------------------------------------------------------------------||------------------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62~298
--------|------|------|------|------|------|------|------|------|------|------||
一级职员|480|520|560|605|650|695| | | | ||
--------|------|------|------|------|------|------|------|------|------|------||
二级职员|335|370|405|440|480|520|560| | | ||
--------|------|------|------|------|------|------|------|------|------|------||
三级职员|235|260|285|310|340|370|400|430| | ||全额拨款单位,
--------|------|------|------|------|------|------|------|------|------|------||按在工资构成
四级职员|180|198|216|234|252|276|300|324|348|372||中占30%计算)
--------|------|------|------|------|------|------|------|------|------|------||
五级职员|160|174|188|202|216|233|250|267| | ||
--------|------|------|------|------|------|------|------|------|------|------||
六级职员|145|157|169|181|193|207|221|235| | ||
--------------------------------------------------------------------------------------------------------------
注:差额拨款单位,岗位目标管理津贴按在工资构成中占40%计算。
工人工资标准表
附表三: 一.技术工人技术等级工资标准 单位:元/月
------------------------------------------------------------------------------------------------------------
技术职务 | 技 术 等 级 工 资 标 准 ||
技术等级 |------------------------------------------------------------------------------||岗位津贴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
高级技师 |245|267|289|315|341|367|393|419| | ||62~180
----------|------|------|------|------|------|------|------|------|------|------||
技 师 |205|223|241|259|283|307|331|355|279| ||
----------|------|------|------|------|------|------|------|------|------|------||
高 级 工|180|196|212|228|248|268|288|308|328|348||(全额拨款单位,
----------|------|------|------|------|------|------|------|------|------|------||按在工资构成
中 级 工|160|174|188|202|220|238|256|274|292|310||中占30%计算)
----------|------|------|------|------|------|------|------|------|------|------||
初 级 工|145|157|169|181|197|213|229|245|261|277||
--------------------------------------------------------------------------------------------------------------
二.普通工人等级工资标准 单位:元/月
------------------------------------------------------------------------------------------------------||------------------------
等 级 工 资 标 准 || 津 贴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 58~135
------|------|------|------|------|------|------|------|------|------|------|------|------||(全额拨款单位,按在
135|146|157|168|182|196|210|224|242|260|278|296|314||工资构成中占
----------------------------------------------------------------------------------------------------------------------------------
注:1.差额拨款单位,津贴部分按在工资构成中占40%计算。
2.技师、高级技师工资标准,只限在国家规定的考评工种范围内使用。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宣部、国家教委、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转发空军雷达学院党委《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为社会主义献身的合格人才》的通知

中宣部、国家教委、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


中宣部、国家教委、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转发空军雷达学院党委《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为社会主义献身的合格人才》的通知
(一九八七年十月二十二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科教)部、人民政府教育委员会、高教(教育)厅(局)、共青团委员会,国家机关各部委教育司(局),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军委各总部政治部,各高等学校和军事院校党委,中央宣传系统各单位党委、党组:

  现将空军雷达学院党委《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为社会主义献身的合格人才》的经验印发给你们。

  空军雷达学院是组建于一九五二年的一所培养工程技术和军事指挥人才的综合性高等学校。这所学院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的指引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央及军委关于新时期高等教育工作的指示,培养出大批为社会主义事业献身的合格人才。他们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和较好的经验。他们的经验继承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又适应新时期的情况和特点,具有普遍的参考意义。它不仅适用于军事院校,对地方高等院校也是适用的。各地在贯彻中共中央〔1987〕18号文件的过程中,可结合各校的实际情况,参照空军雷达学院的基本经验,切实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合格人才而努力。

 

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培养为社会主义献身的合格人才
空军雷达学院党委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院在上级党委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央军委关于新时期院校建设的一系列指示,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学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为社会主义献身的合格人才。广大学员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能够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保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近四届学员在毕业设计中取得了一百五十六项科研成果,其中三项获全军科研成果奖。万余名毕业学员,大多数是来自地方的中学毕业生,但都能服从分配,其中半数以上到了边疆、高山、海岛工作。西藏甘巴拉山雷达站,海拔五千五百多米,终年冰封雪裹,空气中含氧量只有平原的一半,我们的毕业学员一茬接一茬主动要求到那里去工作。先后从地方大学毕业生中招收的三批一百零一名学员,入校时百分之九十没有到艰苦地方工作的思想准备,经过一年教育,他们全部服从分配,其中七十七人主动申请到了边远艰苦的地区。在广西、云南前线的毕业学员,经受住了自卫防御作战的考验,做到了“人在阵地在,人在天线转,人在情报通”。著名的“红色前哨雷达站”、“钢铁雷达连”、“昆仑山上好四站”和“扎根天山好十连”的主要骨干,都是我院的毕业学员。毕业学员中,有二千五百多人立功受奖,三百二十四人成为部队团以上领导机关表彰的先进典型,十一人在“祖国为边陲优秀儿女挂奖章”活动中荣获金、银、铜质奖章。

  我们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不断端正办学指导思想

  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对于我们雷达学院来说,就是要为雷达部队的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人才。

  几年来,我们在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一是国家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人才,学院的工作如何为这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服务?是坚持从雷达部队的实际需要出发来确定办学规模、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还是脱离实际,盲目追求高规格、高层次?二是随着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雷达部队装备的逐步现代化,对学员专业技术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是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全面提高学员的素质,还是只重视智育,而轻视德育?三是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院校的各项工作是认真贯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教育改革的指示精神,围绕实现培养目标坚定不移地扎扎实实地进行改革,还是因循守旧、不求进取,或者离开培养目标各行其是?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注意从三个方面入手,不断端正办学指导思想。

  (一)从雷达部队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培养目标。我们通过反复深入的调查,了解雷达部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部队对人才素质和规格的需求以及对我院工作的意见。一九八二年,学院领导带领调查组,行程二万公里,历时五十一天,走访了云南、贵州、四川、青海、西藏、新疆、甘肃等省区的七个雷达团,十五个雷达连。此后,每年都由院领导带领机关干部和教员到一些最边远、最前沿、最艰苦的连队调查。我们还同毕业学员建立广泛的联系,收集各方面的反馈信息。调查结果表明,雷达部队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是多层次的。随着武器的逐步现代化,雷达部队需要部分经过研究生培养的高级的研究和应用人才,但大量的是全国几百个雷达站需要的技术和指挥人才。院党委提出,为雷达部队现代化建设办学育才,必须坚持立足现实需要和着眼未来发展的统一。我们要培养适量的高级人才,但不是越高越好,越多越好,不能脱离客观需求去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院校攀比。我们的培养目标应该定在雷达部队建设需要的经过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培训的中、初级军事指挥军官和雷达工程技术人才上。我们在全校人员中反复宣传为雷达部队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办学思想,多次举行雷达部队对人才需要情况的报告会,把到雷达部队实地调查时录制的资料编成《祖国需要你》等电视片,在全校播放,使这一办学思想逐步深入人心。

  (二)把思想政治觉悟放在第一位,全面提高学员的素质。我们组织全院人员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又红又专,那个红是绝对不能丢”的指示,学习中央军委、总部关于全面提高学员素质的要求,使大家明确,军校培养的人才,要为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经得起未来反侵略战争的考验,就必须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又红又专。我们还引导大家认清学员未来工作环境的特殊需要,使他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我院毕业的学员大多要到冰封雪岭、沙漠戈壁、荒山孤岛、边境隘口这样一些边远艰苦的地区工作,到部队后会遇到很多矛盾,如:文化活动少,生活单调枯燥;交通不便,亲人团聚困难;信息不灵,专业发展受到限制;环境恶劣,时间长了还容易得职业病。因此,我们培养的学员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应当具备特殊的素质,突出“三性”,即献身性、实践性、适应性。他们必须具备扎根边疆、基层,默默无闻作贡献的献身精神;具备在高度分散条件下,独立完成任务、开拓创业的实际本领;具备适应艰苦环境和雷达部队未来发展需要的能力。不这样,培养出的学员就很难符合雷达部队建设的需要。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人不愿意到环境艰苦的部队和战火纷飞的前线去,从根本上来说,办学就是失败的。党委决定,要深化一九七五年开始的“三到一长期”(到边疆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长期为雷达部队服务)教育,并作出决定:“今后培养学员,着眼点要放在边疆;输送学员,重点保证边疆;考察学员,基地设在边疆;评比优秀学员,条件主要要看是否热爱边疆”。在办学过程中,我们把边疆需要和部队需求作为“镜子”,经常对照自己,作为“鞭子”,经常鞭策自己,努力提高学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改革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把学校一切工作都调整到为雷达部队培养合格人才上面来。我们适应雷达部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紧紧围绕培养目标,搞好各项工作的改革。一九八三年,院党委在充分发动群众认真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十四条改革措施,并组成了三个教学改革指导小组,开始了教育训练等各项工作的全面改革。之后,又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使改革逐步深入。在教育训练方面,着眼于雷达部队的现实与未来发展,增设了六个专业,新编和修订了三十九种大纲,新开了二十五门课程。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强调充分发挥服务和保证作用,制定了《改革学员政治教育的意见》、《加强学员管理的意见》、《干部奖优罚劣的有关规定》,增强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行政管理方面,修订了行政管理规范和措施,注重提高学员自理、自立、自律的能力。在后勤保障方面,大力开展了服务育人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工作,初步形成了在院党委统一领导下的三部(训练部、政治部、院务部)协同,全校一盘棋的局面。党委把实现培养目标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部署工作时,注意使军事训练、专业教学、政治教育、后勤保障几个方面互相协调,全面发展。学院领导把培养合格人才作为共同责任,在工作中互相关心,互相支持。训练部、院务部主动配合做好政治工作,政治机关主动保证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全院上下团结一致,每个人都能在为雷达部队培养合格人才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形成了育才的合力。

  二、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我们针对改革开放条件下的新情况和青年学员的新特点,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把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作为培养献身社会主义事业合格人才的一项系统工程,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改革政治理论教育,让学员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前几年,有些学员反映,“马克思主义太空,共产主义太远,现实问题太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不感兴趣。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能深入学员的头脑有多种原因,从理论教育本身来看,主要是存在“三脱离”的问题。从一九八三年起,我们开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中央〔1985〕18号文件下发后,党委结合学院的实际,抓住理论联系实际这个关键,从解决可听可信问题入手,从三方面进行改革。一是突出教育内容的时代性。我们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编写了有自己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教材,初步形成了由马克思主义与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现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论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论构成的内容体系;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程中,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运用和发展,突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贡献。还开设了西方哲学和经济学思潮评介课,使学员从时代发展和纵横比较中,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二是突出课程体系的整体性。我们改变过去理论教育层次单一、内容狭窄的状况,建立了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等基本理论课为主体,以法学、德育、美育和其它选修课为补充的理论课程体系。同时,注意理顺各门政治理论课程之间、政治理论教育与经常性思想教育之间、政治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之间的关系,并按照学员在校思想发展的不同时期,安排相应的课程和教育。三是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我们注意掌握学员的思想上的热点,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解决一些带倾向性的思想认识问题。在一段时间内,少数学员受社会上错误思潮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产生了疑虑。有的学员提出:“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快,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搞不清哪个好。”我们没有回避这些问题,而是组织政治教研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合各门政治理论课理直气壮地讲清基本道理,循循善诱地引导学员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只要认真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指示精神,就能较好地解决可听可信问题,帮助学员一步一步地打好思想理论基础。

  (二)坚持不懈地进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解决好根本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问题。党委认为,这是帮助学员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始终把它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上,从教学计划的安排到教学力量的使用,各方面都给予充分的保证。一九七九年以来,院、部、系的领导都亲自抓这项教育。政治教研室一直有专人负责。不论学校的体制、编制怎么变动,负责这项教育的人员都没有减。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加强这个教育。第一,紧密结合学员的思想实际,反复深入地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邓小平同志在一九七九年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讲话之后,我们每年都围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问题安排专题教育。一九八三年院领导班子新老交替时,新班子提出第一条措施就是要在学校建设中和教学中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组织编写了五万多字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专题教育材料》。在政治理论教学中,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重要文献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新经典列入课程,组织学员选读《邓小平文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最近五年,我们年年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模范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考核学员政治素质的首要条件。第二,用生动具体的事实,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总政策的教育。一九八三年,我们组织教员到安徽凤阳和湖北的五个地区七个县调查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一九八四年组织教员和学员到深圳、珠海经济特区进行了考察,一九八五年又组织教员在武汉市调查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写出了一批调查报告,并运用这些材料对学员进行了改革、开放政策的教育。我们经常邀请地方有关部门的领导来院作报告,介绍改革、开放的情况,还针对学员提出的疑难问题,编印了《改革开放百题解答》。通过这些教育,使学员及时了解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取得的成就,坚定对改革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心,拥护和支持改革。第三,当党、国家和军队作出新的重大决策时,及时组织传达学习。如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以及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等重要决定发表后,都很快组织传达,由领导干部亲自宣讲,政治教员解疑答难,然后结合政治理论课深入进行教育,使大家加深理解,统一认识,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第四,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有预见性地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讲清基本道理,把工作做在前面。在一九八六年底的学潮发生前夕,我们派人到驻地省、市有关党政部门了解了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组织系、队领导分析我院学员的思想情况,在学员中进行了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民主与法制等专题教育。放寒假前,我们又分析研究了这次学潮对我院学员可能产生的影响,编写了《十个怎么看,怎么办?》,指导学员正确看待和处理可能遇到的一些政治原则问题,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三)系统进行理想、宗旨教育,培养学员的献身精神。革命的献身精神,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突出表现。中央军委要求,所有院校都要把学员是否具有为国防事业献身的精神,作为检验培养人才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志之一。几年来,我们从青年学员的思想特点出发,从理想、宗旨教育人手,在“三到一长期”教育的基础上,把培养学员的献身精神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造就一代新人的重大措施来抓。

  分层次进行理想教育。我们根据理想自身的层次和学员思想基础的差异,开展多层次的理想教育:一是共产主义大目标的社会政治理想教育;二是卫国戍边的军人职业理想教育;三是个人生活理想教育。并把这三个层次的理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员把个人追求和共产主义目标联系起来,把个人发展和整个国防建设事业的发展联系起来,用共产主义理想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职业追求,把个人志向融会到献身国防事业的需要中去。

  不间断地进行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学员入伍入学时,就集中时间比较系统地学习我军光荣传统,之后又运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使宗旨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贯穿于军校教育的全过程。十多年来我们做到了“三个不间断”,一是在革命老根据地建立教育点不间断,二是学雷锋做好事不间断,三是艰苦奋斗教育不间断。我们在老根据地湖北红安县建立教育点,每年带领学员走访老红军,学习老区人民的革命精神。到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汉口八路军办事处等地参观学习,利用到部队实习的机会,组织学员在瑞金、古田重走“长征路”,在方志敏烈士墓前讨论个人得失问题,在“红军洞”中讨论人生价值。当社会上出现否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和“大公无私”的奇谈怪论时,我们组织了专题教育,帮助学员澄清是非。这些教育,使学员加深了对我军宗旨的理解,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成才观、得失观,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奉献与索取的关系,培养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建立献身国防教育的体系。一九八二年以来,我们在总结“三到一长期”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献身国防教育体系。建立了教材系统,编写了《献身国防教程》,《戍边之友》,录制了《边陲之星》电教系列片。形成了前后相继、逐步深化的教育程序。学员入学时,献身国防事业的目标尚未定型、重点进行“献身国防、立志成才”的目标教育、当学员原有的生活习惯同军校严格训练和管理的矛盾逐步显露出来后,主要引导学员正确处理学习、生活、家庭等方面的问题;一学期后,学员思想比较稳定,开始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思考新一代创业者的人生道路;在三、四年级,思想政治教育打下一定基础之后,进一步用教学实习、开展调查、组织辩论会等方式,着重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深化对戍边价值的认识,增强献身国防的事业心;在最后一个学期,处于学员把戍边意识转化为戍边行动的重要时刻,着重开展院校与部队的“对接”教育,激励他们到艰苦的雷达连队去开拓创业。

  我们把献身国防教育,贯穿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把 “献身国防,建功立业”作为办校宗旨书写在教学区的突出位置,使学员们随时可见,耳濡目染;将在边疆作出成绩的学员事迹编成“雷达兵英雄谱”,载入学院史册;请全国著名声乐表演艺术家演唱《雪莲花》之歌,并在学员中教唱,歌颂雷达兵的无私奉献精神;把西藏雷达部队希望学校培养更多扎根高原的优秀干部而赠给学校的雪莲花作为珍品,以雪莲花为标志,制作了“雪莲杯”和“雪莲奖章”。每届学员毕业,都举办雪莲杯”艺术节,由学员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赞颂卫国戍边的精神。一九八四年以来每年为主动申请去边疆的毕业学员挂雪莲奖章,把卫国戍边作为雷达学院的特别荣誉。这种教育前后衔接,由浅入深,使学员经过几年的学习和思考,逐步确立起卫国戍边、建功立业的志向。

  三、培养实践观念,引导学员走在实践中成长的道路

  教育青年知识分子走在实践中成才的道路,是我党我军培养人才的一条成功经验,也是新时期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几年来,我们利用多种形式,让学员加强实践锻炼,使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理论与实际、个人与社会、知识分子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坚定不移地走在实践中成长的唯一正确道路。

  (一)培养实践意识,坚定学员在实践中成长的信念。一九八三年,党委决定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学员一入学,就通过“成才目标”教育等形式,引导他们认清青年大学生固有的弱点,初步懂得实践对成才的作用。克服那种认为“到边疆、基层难以成才”、“只有出国、当研究生才能成才”等人才观、成才观上的片面性。在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中,帮助他们确立群众观点和实践第一的观点。组织学员畅谈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宣传本院历届毕业学员在实践中成才的典型,请在校学习的雷达部队领导干部谈在实践中成才的亲身感受。通过这些教育,使学员懂得个人成才必须服从于社会的需要,增强到群众中、实践中去锻炼的自觉性。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我们在抓好实验、学习、模拟训练、毕业设计、维修比武、实战演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同时,注意开展社会性的实践活动,让学员走向社会,向人民群众学习。具体做法:一是开展军民共建活动。我们建立了八十三个军民共建点,其中有地方大、中、小学校,有革命纪念馆,有工厂、车站、码头。在共建活动中,我们的学员和地方同志一起学习,一起劳动,互相促进。有百分之六十的共建点被评为省、市、区级的先进单位。学员反映,军民共建增强了我们的求实观念、群众观念、劳动观念,人民群众给予了我们丰富的政治营养。二是组织社会调查。每年都组织学员到工厂、农村参观访问,利用假期作社会调查,让学员更多地接触社会、接触实际、接触群众,了解国情、民情。他们从调查中看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看到了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看到了我们事业的光明前景,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三是到部队锻炼,每期都安排从中学生毕业生中招收的学员到连队锻炼,先当战士,后当见习排长。他们同战士一起参加战斗、训练、劳动、执勤,谈思想,练作风,了解了战士,熟悉了连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通过连队锻炼的实践,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三)提前抓好同部队“对接”的工作,锻炼培养学员适应和改造未来环境,打开工作局面的实际本领。这是促使学员顺利实现从院校学习到部队从事实际工作的转变十分重要的工作。参照雷达连队的编制,我们让每个学员队组成“模拟班子”,让学员轮流担任连长、指导员、排长,使他们在校期间都有一次“任职”实践。为培养学员将来到雷达部队能独立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能力,增加了美学、文学等课程,经常举办音乐、美术、新闻、摄影、书法、板报、球类比赛规则培训班,请地方大学艺术系和歌舞剧院的同志当老师,教学员练习吹拉弹唱的本领。由学员自己组织晚会、演讲会、体育比赛以及“我爱祖国山河美”的书法、摄影、绘画展览。最后一个学期,举办“到部队工作‘踢好头三脚’专题讲座”、“基层工作知识夜校”和“连队工作咨询会”。今年四月,毕业班邀请六名在校进修的边防雷达团参谋长,就怎样当好排长等五十三个问题讲体会,作解答。学员说:“‘对接教育’等于把我们带到边防连队转了一圈,对怎样当好排长心里有底了。”学员在毕业前夕,积极收集连队工作需要的各种资料,精心设计当排长、技师和助理工程师的方案,做好到基层工作的各项准备。他们到部队后大都能较快地适应各种环境,打开工作局面。据一九八六年的调查,云南前线的三个雷达团,一九八二年以来毕业的二百二十二名学员中,百分之八十五的同志到部队后很快胜任本职工作,成为作战训练和政治工作的骨干。

  我们体会到,学员参加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出产品、写论文或提高某一方面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学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仅仅是体验体验生活,更重要的是了解国情、民情和未来工作环境的实情,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仅仅是解决眼前的一些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锻炼学员的实践观念,为他们一辈子走实践成才的道路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优化育才环境,为学员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学员的思想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以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作用于学员的成长过程,形成了学员成才的一种客观环境。我们把优化这种环境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调节外界各种因素对学员的影响,使它们实现最佳结合,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学员健康成长的环境。

  (一)认真研究影响学员思想的制约因素,掌握优化环境的主动权。在改革开放条件下,

传播信息的渠道增多,学员的思想明显地呈现出开放性。要给学员的成长造成一个好的环境,就不能把学校封闭起来,而要考察社会各种因素对学员思想的影响。首先是组织各级领导和政治干部反复学习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的方针和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使大家打开眼界,树立在开放条件下办学育才的观念。其次是扩展了对学员思想研究的范围,从专题性、随机性的调查扩展到全面的、系统的研究。一九八五年,我们开始对学员思想品德成长过程及其制约条件进行纵向调查,内容包括同学员思想直接关联的一百六十个项目,已获得约七十万个数据。第三,加强了思想信息工作。参加地方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机构,在雷达部队建立信息点,在学员中建立信息骨干队伍,及时掌握社会思潮和学员的思想动向。第四,抓住学员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典型分析,追根溯源,弄清影响学员思想的渠道及特点,研究调节办法。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感到影响学员思想的因素,主要来自社会、家庭、部队、学校,这几个方面的影响各有特点,互相联系。从总体上看,积极的影响是大量的,占主导地位,消极因素是可以排除和转化的;当社会政治生活出现重大转折、党和国家实施新的重大政策、改革开放等引起社会生活深刻变化的时候,也是学员思想最活跃的时候;不同年级的学员中,由于思想成熟程度不同,外界影响的因素和程度不尽相同,必须区别不同对象,针对不同的影响源进行调节。

  (二)充分利用社会积极影响,努力转化和消除消极因素。社会对学员思想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我们的原则是“扬其利,抑其弊”。

  借助优越的社会“大气候”来优化学校的“小气候”。我们经常请地方党政机关的领导

和各方面的英模人物来院作报告,组织学员“谈家乡,赞改革”,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员尽可能多地了解改革、开放政策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社会各方面生机勃勃的大好形势。我们重视利用家长渴望子女成才的愿望,充分发挥家庭对学员的积极影响。学员队同每个学员的家庭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每逢假期,都让学员给家里带去一封信,介绍学员情况,征求家长意见。对家长中支持子女卫国戍边的先进典型,年年都邀请他们来院作报告,教育了学员,也启发了其他家长。运用雷达部队的先进典型,对学员进行示范性教育。组织“新(疆)、西(藏)、兰(州)老雷达报告会”,“边陲之星报告团”;邀请在部队工作中创造突出成绩的毕业学员回母校现身说法;用雷达部队干部战士卫国戍边的英雄业迹,激励学员献身国防,建功立业。通过这些办法,聚社会、家庭、部队诸方面的积极因素于一炉,加速了学员的成长过程。

  对消极影响,我们坚持原则,积极疏导。具体做法是:1.对于国家法律、法令和党纪、军纪明令禁止的,我们坚决查禁,一经发现就严肃处理。2.对错误思潮旗帜鲜明地进行批判,使学员明辨是非,清除影响。3.对在学员中产生不良影响的作品和理论观点,我们组织学员开展各种方式的评论和讨论,提高识别力和抵制力。如《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一度在学员中流传,有的说这本书写得中肯、客观,能促使人解放思想,开阔思路,甚至把作者誉为“当代鲁迅”;有的说作者观点偏激,看了令人消沉,总感到中国没有希望。我们及时组织学员开展课堂讨论,让学员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行争论。在教员的指导下,对这本书作出了正确的评价,消除了它的消极影响。4.用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一九八六年底学潮期间,有一名地方大学生写信要求寒假到部队过军事生活。我们抓住这个代表当代大学生主流的事例,在全院进行宣传教育,启发激励学员自觉参加实践的积极性,有六百多名学员主动要求放弃休假到边防前线雷达连队去锻炼。学院主要领导亲自安排这个大学生同我校学员一起到连队当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加强学院自身建设,造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风气。这是优化育才环境的基础。首先,发挥学校各级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党委“一班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军委的指示、决定,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方针的带头人,做端正党风的带头人,团结全院人员为育才服务。党委成员坚持到课堂听课,经常深入学员队,及时解决育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开展评选先进党委,争创先进党支部的活动,以学员的两个素质为主要依据,对党委、党支部进行考核讲评。每当学员入学、毕业,学员思想变化大的时候,院领导都带着机关干部和教员到学员队帮助工作。各级领导以身作则,要求学员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好。由于各级党组织较好地发挥了核心领导作用,使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到了育才第一线。第二,重视抓好共青团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育才中的作用。从院、系到学员队、区队有一个比较健全的团的组织系统。开展创“双先双优”(先进团支部、先进团小组;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的活动,不断提高共青团干部的领导水平和团员的素质。团的干部基本做到了“两懂三会”,即懂团的基本知识,懂青年工作基本理论,会召开团的会议,会组织团日活动,会做团员的思想工作。各级团组织紧紧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根据青年的特点,发挥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育才活动,定期推荐有意义的书刊,让学员在群众性的读书活动中广泛摄取中华文明,人生哲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每年进行“业余歌手大奖赛”,“百科知识竞赛”,“琴棋书画比赛”,激励青年学员进取求知;普遍办了“学员之家”,组织了军乐队、各类球队,经常举办文艺晚会和体育比赛,活跃学员的业余生活;以团总支为单位,评比“最佳团日”,促使团日活动组织得严密、有趣、有益。这些活动,适应了青年的特点,在育才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一九八三年以来,院团委共输送了一千多名团员加入了党的组织。第三,在全面提高教员和干部队伍素质的基础上,突出抓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一九八三年,训练部、政治部作出了教书育人的决定。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核心,对教员进行师德教育,坚定事业心,甘做铺路石。实行岗位责任制,定期考核讲评,增强责任感。我们注意做到:研究教育训练,有教书育人的课题;检查授课质量,注意了解教员为人师表的情况;表彰先进,首先表扬那些教书育人成绩突出的教员。近三年来,我们树立了十六名教员标兵,其中教书育人的标兵有六名。我们还把是否坚持教书育人作为考察选拔教学领导干部的重要条件,现任计算机、数学、电工等六个专业教研室的主任或副主任都是学院教书育人的标兵。近几年从地方大学毕业分配来的新教员中,也出现了一些教书育人的典型。学员队干部象兄长一样关心学员的思想、学习和生活,言传身教,引导学员实现由老百姓到军人、由大学生到合格军官的转变。后勤工作以育才为中心,坚持上门为学员服务,热情为戍边学员做好事,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染学员。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已在我院初步形成风气。第四,坚持从严治校,树立良好的校风校纪。我们注意用法律、法令和军队的条令、条例、规章制度规范学员的行动,统一全院的管理,建立良好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学员开学的第一次列队、出操、上课、集会、就餐、点名,第一次班务会、看电影、整理内务、请假外出,都要严格按规范进行,使他们第一步就踏上正轨。在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同时,严格对学员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赏罚严明,激励学员积极上进。实行了学员思想道德素质测评和操行评定制度,把操行评定的结果作为衡量学员优劣的重要标志,操行评定分为优、良、中、差四等,优秀的才能入团、入党和评为先进。操行差的,不准毕业。还实行了评选先进学员、优等生制度和筛选制度。这些措施和制度,使从严治校的原则落到了实处,保证了学员在一个严格有序、生动活泼的环境中锻炼成长。

  这些年来,我们在办校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主要是党的教育方针正确,中央军委、总部对办学方向把握得好。中宣部、国家教委、团中央、湖北省教委、武汉地区的高等院校也给了我们许多指导和帮助。我们的工作和军队系统的第四军医大学等兄弟院校相比,和地方一些院校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一定要继续努力,克服薄弱环节,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为部队培养出更多的为社会主义献身的合格人才。

 


卫生部关于加强进口药品管理的通知

卫生部


卫生部关于加强进口药品管理的通知
卫生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规定,为加强进口药品管理,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现将首次进口药品审批等问题做如下通知:
一、首次进口药品系指我国从未进口过和从未使用过的药品,以及《进口药品品种目录》未收载的药品。
二、使用中央外汇首次进口的药品,由申请进口药品的单位,按规定填写《进口药品申报表》后,直接报卫生部审批。
三、使用地方外汇首次进口的药品,由申请进口药品的单位,按规定填写《进口药品申报表》,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审查提出意见后,报卫生部审批。
四、国外未经批准生产的药品、未经临床研究和正在研制的药品不准进口。
五、未经批准和未经口岸药检所检验合格的进口药品,禁止销售使用。违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1985年10月15日